俞辉罗绛(心与迹俞辉罗绛)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_心与迹俞辉罗绛最新小说_笔趣阁(俞辉罗绛)
编辑:xiaohua更新时间:2025-01-22 02:00
心与迹俞辉罗绛小说笔趣阁
《心与迹俞辉罗绛》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它通过讲述主角俞辉罗绛的成长和变化,展示了爱情的力量和智慧的价值。
作者:俞辉罗绛 状态:已完结
类型:豪门总裁
好在那孩子是个女儿,重男轻女家庭出生的张秋妹误以为全世界都是他们那疙瘩里的人——女儿不算数的。她甚至乐观地以为:第一,这个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老师内心深处必然在等着另外一个年轻女人给他连生两个大胖小子;第二,老师“理所当然”地对女儿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什么责任心,将来他的女儿出嫁,买几套床上的被褥就行了,对他与自己新成立的“小家庭”不会有任何影响。何况,张秋妹对网上的毒鸡汤深信不疑——“底层女性最应该在大学里择偶,因为那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世界,校园恋情不会那么计较各自的家庭条件”。
精彩章节
大二女生张秋妹家里有哥哥,有弟弟,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她足足脱了一层皮,是不可能再回村去嫁人的了。
自小心高气傲的她“出淤泥而不染”,虽然家中不断给她洗脑,将来一定要全力帮助哥哥和弟弟——他们可是张家的希望,皇位的继承者们啊。
但张秋妹并未长成一个伏弟魔,她只是低眉顺眼地不出声抗议,心中却十分笃定,满满的全是她自己以及自己的前程。
张秋妹读书也算是尽力了,虽然家里先供哥哥又供弟弟,最后才在村委会的压力下让已经九岁的她入学读一年级,比同班同学年纪个头都大了那么一截,令敏感的她深以为耻。
在这种情绪内耗下,张秋妹仍是奋力读书,认真听讲。
就可惜村里的学校不给力,老师们水平有限,许多其实很简单的知识点也讲得颠三倒四,错漏百出。
张秋妹又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才女,点灯熬油十二年,勉强在当地脱颖而出,考上了一所公办师范大专,已经算是侥幸。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晚,张秋妹偷偷地在被子里哭了半宿,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
初中的时候她就知道家里不想让她继续读高中,因为同村的小姐妹们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联群结队地南下打工,进厂、做保洁、做保姆、洗碗,甚至去足疗店给人按摩臭烘烘的脚。
过年回来时,小姐妹们涂着三块钱一瓶的艳丽指甲油,说着各自工作后的趣事与辛酸,说刚上班时客人的脚臭熏得她们一天都吃不下饭;说厂里两班倒站一通宵后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上;说经营高档商场的雇主严苛到让她们打扫完毕后就继续站在厕所里,每进来一个使用洗手间的人就必须重新擦洗一遍马桶和地板;说宝妈看见她们多上几分钟厕所就敲门,让赶紧出来抱娃……
这绝对不是张秋妹理想的人生,她希望能读高中,然后读大学,像电视剧里一样穿西装套裙高跟鞋和戴珍珠耳环。
于是十八岁才读初三的她开始高频次地给家里人画饼。
张秋妹告诉父母和兄弟,老师说过,女人只要有了文凭,到大城市去找工作就可以每个月赚五千块钱还包吃包住,条件比工厂里和家政公司要好很多,根本用不着自己再花什么钱,收入可以全部存起来给哥哥和弟弟娶妻。
而且最划算的是,村花的彩礼才十多万块钱,读了大学的女孩子彩礼可是要三十万往上走的,到时候哥哥弟弟的彩礼钱不就全都出来了?家里拿着她的这三十万彩礼,给兄弟俩一人娶一个村花,这不是光耀门楣的事儿吗?
再说了,读了大学的女人所能嫁到的丈夫可不仅是有钱,更重要的是有本事啊。将来让他给妻子的哥哥弟弟每人安排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不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吗?
爹妈也老了,将来要是有什么病痛,有钱有本事的女婿就会立刻把他们接到城里的大医院,那里医疗水平又高技术又好,三个儿女的工作又都清闲,轮流贴心服侍。
到了那一天,爹妈的老年才算是真正有了依靠,算是没有白养自己这个女儿一场啊。
张秋妹尽她所能地瞎编着美好的未来,幸运的是,她们村里一直也没有女大学生,父母无从戳破她的谎言。
人总是愿意相信好事情的,张家的父母也不例外。大儿子和小儿子读书成绩都稀烂,如果女儿将来有出息,能够嫁得好,确实算是“曲线救国”的一个好办法。
让女儿读高中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带着大米去学校寄宿通铺里睡三十二人间,米放到学校食堂里免费煮熟,再带点家里自制的咸菜就是了。
唯一的损失就是女儿如果读高中,那么就不能出去打工了,少了三年的工钱。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张家父母只犹豫了三个晚上就点了头。
女儿和村委会都一再保证,说只要考上大学就有助学贷款了,那就让她贷款读呗。
老两口自忖还不算老,一个黄毛丫头读书所耽误的七年工钱只怕还挣得回来。
老两口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女儿虽然在读大学,也并没有耽误打工——张秋妹从大一开始就报名了学校的勤工俭学,从此每天晚上在食堂洗碗。
第一个寒假她还去应聘了家教工作,但是家长们更倾向于理科学生,她并没有等来业务,便回了村里过年。
大一结束时的暑假,食堂大妈喜欢她的沉默,带着她去了一家暑期托管机构一起打扫卫生和洗碗——寒暑假期间学校食堂不营业,大妈本就是年年去打这份工的。
张秋妹告诉父母,暑假她就不回来了,大学的学业比高中还重,而且这样也可以节省路费。
她当然不打算把打工赚来的钱寄回家,她都没有让家人知道她在打工,她只哭穷和画饼。
到托管机构做保洁兼洗碗工的收入比学校食堂高一点,工作量却大了许多。
张秋妹戴着厚厚的橡胶手套,从下午一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累是累,心里是亮堂的。
自小缺乏长辈照拂的她热泪盈眶,对食堂大妈衷心感激,只恨大妈家里没有儿子,不然嫁进去给她做女儿才好。
才高兴了一个月,张秋妹从托管机构的人闲聊中得知大妈每个月比她多几百块钱。
她的心又冷了下来——她没想过是否由于大妈干活经验比她足,又或者是跟托管机构的老板比较熟的缘故,只揣测大妈从中落下了回扣,剥削了她。
她愤而辞职,且决定不再去学校食堂勤工俭学,她才不要再当傻子。
张秋妹开始去运动衣服店兼职,工作内容是站在门口鼓掌欢迎。
这份收入并不好,又累又穷地回到寝室,她在空白的作业本上写了许多遍“人心险恶”,暗中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要么做得好,要么嫁得好。
暑假过完,张秋妹开始读大二,赶上了学校的三十年校庆。
她惊奇地发现,即使是校方力邀回来演讲的优秀校友也并不那么光鲜。
师兄师姐们在学校里的时候获得过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奖励,有的甚至还考上了研究生,结果也并没有成为类似马云马化腾那样的名人。
再看看自己,每个学期还总有一两门功课不及格,将来能找到什么工作呢?张秋妹开始为未来担心。
张秋妹唯一能跟父母同心的地方,就是她也想嫁一个好夫婿。
不单是指才貌双全又有钱,她更想嫁给一个“有力量”的人,这个人必须要能跟她的原生家庭相抗衡——她压根就没想过以后要救济兄弟,她烦他们满口脏话毫不上进,更恨他们从小到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偏心。
从儿童时候开始,她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贴身保姆。
兄弟俩捣蛋闯祸,挨骂挨打的也总是她;他们闲得无聊时,她就是他们作弄的对象。
从记事起,她就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她想,这真怪不得她的无情凉薄虚与委蛇。
什么样的男人才能算得上是有力量的呢?张秋妹又不大清楚,总之是要有点钱,还要有点社会地位吧?
电视剧里脑满肠肥的俗气白发翁当然不行,看着都作呕,现实生活中不知道什么人会愿意委屈自己到那种程度。
张秋妹毕竟是一个未出校门的年轻女性,多少有着一点天然的清高,她对于纯粹的钱色交易也有着说不出的反感。
俞辉这个对自己格外优待的大学老师就蛮好。刚读大二的她还分不清一线教师和学校职工的区别,只能分辨出俞老师修改过的稿子跟她原稿的高下之分,他一定是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多精力吧?这不是他对自己的偏爱还能是什么?
这个三十多岁快四十岁样貌清隽的大学老师是不是有老婆有孩子?这一点也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他单身,还能轮得到自己吗?长期不受待见的张秋妹颇有自知之明,自己长得实在是普通,因为穷,穿着打扮也完全跟不上。
当然,她觉得自己也还是有一点儿文笔和才华的,但同时也能认识到这点儿优势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成名成家,不能给她插上理想的翅膀任她翱翔。
去交过两次稿子后张秋妹就趁着房间里没其他人主动跟俞老师聊过天,得到了她想知道的信息:俞辉有老婆有孩子。
好在那孩子是个女儿,重男轻女家庭出生的张秋妹误以为全世界都是他们那疙瘩里的人——女儿不算数的。
她甚至乐观地以为:第一,这个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老师内心深处必然在等着另外一个年轻女人给他连生两个大胖小子;第二,老师“理所当然”地对女儿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什么责任心,将来他的女儿出嫁,买几套床上的被褥就行了,对他与自己新成立的“小家庭”不会有任何影响。
何况,张秋妹对网上的毒鸡汤深信不疑——“底层女性最应该在大学里择偶,因为那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世界,校园恋情不会那么计较各自的家庭条件”。
从一开始,她就决心要在大学里谈婚论嫁。
可惜,她没有意识到这所大专院校其实有点差,且她所在的文秘专业五个班加起来才有三个男生。物以稀为贵,他们个个心高气傲,谁会把长相平凡的她放在眼里心上?
如果需要花大力气与小心思去倒追这些被文科性别差宠坏了的歪瓜裂枣男同学,她又不愿意——张秋妹读过不少言情小说,心里对爱情还是有很多憧憬和向往的。
“在大学里择偶”也不一定要跟同学啊,跟俞辉这个“有能力”又善待自己的“大学老师”在一起不好吗?
张秋妹起了这份心思,便专挑快下班的时候去办公室找俞辉——她很快就发现俞老师的办公室同事似乎比他懒散些,每天下午四点半就会提前开溜。
从第一篇稿子发表在公众号之后,她又连续投了三篇稿子,都比第一篇还要空洞许多,为赋新词的也有,歌颂山川湖海的也有,表示要好好读书不负新时代年轻人使命的也有。
俞辉看得头大如斗,要不是又闲又累又没有尊严,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早就不想再替她改文章了。
每篇稿子的稿费是 70 元,这还是俞辉特别向领导申请的,说是为了鼓励学生们投稿。
俞辉也借此来欺骗自己:他苦苦修改拉扯烂稿子并非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而是为了给这个农村读书出来的女生一点生活补助,让她有尊严地享受她自己凭本事赚来的钱。
这一稿酬标准也在公众号上公开了,俞辉还加了一句“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鼓励了不短的一段时间,投稿者还是仅有张秋妹这一个,写作水平也毫无长进,全靠俞辉咬牙切齿地帮她从头梳理想法,模仿她的心态和口吻重新创作。
好在俞辉爱幻想喜文学,否则这份苦差真担不下去。
早在他读大学时,初恋女友给他推荐过一本琼瑶的《窗外》,她说特别感人,哭得眼泪汪汪。
这本书讲的便是师生恋,看完后他倒也没什么感觉,毕竟那个时候的他才不到二十岁,意气风发,以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很难代入一个中年落魄的男主视角。
如今的他的年纪也上来了,自我评价是面貌上看着还俊逸,内心早已失望沧桑——其实就是潦倒失意。
对工作早已毫无热情的他在公众号上多次鼓励学生创作投稿,是在潜意识里希望再来一个殷切求教的漂亮女学生吗?
俞辉苦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文艺小仙女不愿意来,他也实在是没办法,憧憬幻想一下总可以吧?
很细腻地写出两个鸡贼男女的小心思,也是不走正道的红尘男女惯性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