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杨璟之虞茗叫什么名字 杨璟之虞茗免费章节阅读
编辑:beibei更新时间:2023-08-20 16:31

杨璟之虞茗小说
杨璟之虞茗(杨璟之虞茗)全文阅读:文风诙谐轻快,女主不小白不弱势,在矛盾与冲突中显示出女主的智慧和男主的担当。作者非常善于对这种题材的把控,全文逻辑清晰,剧情层渐式推进,笔下人物生动有个性,悬念高潮不断,十分值得一阅!
作者:杨璟之 状态:连载中
类型:都市生活
邵平站住回头看她:“你现在脸上的表情,这一趟就值了。”她仔细盯着看,太近了,似乎能分辨清楚月亮表面青紫色的脉搏:“这么亮,怀疑能看清楚报纸。”“不用怀疑。月亮最近地表的几天,比平时亮15%,是可以读报。”夏令眯起眼睛看他:“你大学不是学金融的吧?”...
精彩章节
那是夏令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月亮。
他们穿过别墅群中的小路,一走出树木环抱的庭院,夏令就觉得天地一亮:“晚上,度假村还有照明么?”
“不是,是月亮。”
海岸线已近在眼前,夏令抬起头,静静悬在半空的是一轮圆月,淡淡银辉笼罩海天,驱散夜的影子。
邵平站住回头看她:“你现在脸上的表情,这一趟就值了。”
她仔细盯着看,太近了,似乎能分辨清楚月亮表面青紫色的脉搏:“这么亮,怀疑能看清楚报纸。”
“不用怀疑。月亮最近地表的几天,比平时亮15%,是可以读报。”
夏令眯起眼睛看他:“你大学不是学金融的吧?”
“为什么?”
“感觉你有一定的地球物理知识储备。”
“嗯,试着猜猜?”
“那我先猜地球物理。”
“不是。给你点提示,这门学科比经济学的预测准确度更差。”
“还有比经济学家更烂的预言家么?”
“当然有。比如,气象学家。”
“你学的是气象学?但你这说的不对吧,天气预报挺准的呀。”
“嗯。那是因为你的生活和天气相关性很低,并不留意。你看我们认识那天的暴雨,不就预测失败。大气层其实有点像市场,是混沌的,很难预测。”
“怪不得干得好,原来邵总是站在大气层看市场。”
餐厅紧邻沙滩,独自享有一段弯月形的海岸线,门廊下挂着一排风灯,捕捉风的声音。
提到为什么是芽庄,邵平说,他刚回国工作时,是在香港,城市逼仄,节奏紧张,度假的时候来过两次越南,一次芽庄,一次岘港,很喜欢,觉得有一种刚刚改革开放的南中国的感觉。
夏令问,既然学气象学出身,怎么做了这一行?
邵平伸了个懒腰,双臂枕着头,笑说:“那还能是为了理想么,当然是为钱。”
邵平从高中起就在美国念书,工作时又多在南中国,口音已经听不大出来了,其实从出生地和成长环境来算,是南京人,父母都在天文光学所工作。他一度觉得自己是要把书念通的:“我爸一直认为,至少得戴上博士帽,才算是念过一点书了。”
“博士帽戴过了么?”
“没有。”博士只念了一年他就退了学,说起当初的实验室生涯,他脸上带有一点儿天真,“那时候每天在实验室跑大气气旋模型,越高越挫败,那东西既不是完全有规律性的,又不是完全随机,比市场还难以捉摸。市场组成成分至少是人,我是人,又不是大气分子。”
“那你爸很失望吧?”
“跑到华尔街打工,挣到房租钱才告诉他。后来回到香港工作的第二年,跟他们一起去欧洲旅行,像证明自己选的没错,订了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环欧行程,老头还是不松口,觉得我堕落了。”
餐桌上,黑白相间的餐巾被叠成衬衫的样子,越式春卷清淡可口,夏令却并没有放松的感觉,她总忍不住去想杜宇威发给她的文件,她收了,也听了,没法再佯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了。如果梁总真的是黑的,那在这个坑里呆着,就没前途,早走早好。或者,她该做点什么么?
邵平看出她走神:“我知道你小时候什么样。”
“啊?不可能呀......”
“你现在就还是小时候。”
夏令笑完之后说:“你既然见过,我就不讲了。”她也似乎没什么可讲,中原小城市的公务员家庭,平淡保守的父母,自小只知道学习这么一个游戏,乏味的日子,两行字就写完了。
年龄、家世、最重要的是职场上的地位差异,让夏令在面对邵平时,总是仰望的视角,再加上一点心动,就化成浅浅自卑,贴在脊椎上,让人坐立都不舒服。
“你最近很少提公司的事儿。”
“无话可说呀,”夏令放下酒杯,“梁总估计觉得我是个刺头,压根不待见我,每天在公司都是待机模式。”她说了刚发生的降薪,“我们都是领导用来祭旗的工具......,唉,我天天对领导这么大放厥词,邵总对我的评价肯定也不会高。” 事情太敏感,邵平又是圈内人,她并不想把心里在琢磨的事儿告诉他。
邵平大笑,也放下酒杯,看着她正色说:“我不会这么看你,你也从来没乱说过话。”
“我觉得上次在你面前说梁总的事儿,就不大合适。”
“不会。我不瞎也不聋,他在市场上一直有些名声。”
“啥名声?”
“每个投资人投出去的那些公司名字,就是他的名声。他投得不行,你的说法,至少解释了一部分原因。”
夏令忍不住拍了一下手掌:“邵总了不起。我还第一次见到讲别人坏话,讲得这么貌似公正、不偏不倚、义正辞严的。”
“本来就是客观评价。”他也笑,“要是在你面前都不能乱说人非,那也活得太没意思了。”
“那我就想不通了,他做得不行都已经有口皆碑,咋还干得下去?”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说说。”
吧台后面的卡座区,出现了一个三ᴊsɢ人乐队,都是中年大叔,一身短打,鲜艳的沙滩色,一键盘,一贝斯,一歌手,烟嗓,情歌,背后墨蓝色的夜空是天然的大幕。
他回头看看:“这么好的晚上,你确定我们要聊工作么?”
“聊工作安全呀,”她嘴角弯弯,露出编贝一样的一排牙齿,“邵总不怕我缠着你聊别的?”她洁白的小面孔在天幕下,像一块莹羊脂玉。
“别吓唬老年人。”他大笑,“不过,我约小夏来海边玩,应该害怕的是我?”
“反正我不怕。”她吸一口桌上混了酒精的小甜水。
“反正时间还长,”他学她的语气,“说说工作也无妨。”从认识她开始,他就发现,她对工作的热忱和洞察力,至少远比她自己认为的要多些。
说起来也简单,给资本家打工,就都是螺丝钉,只看你还有没有用。
梁启华作为总部在中国办公室的元老,虽然近些年成绩很不突出,但公司刚入华的两年,还是在互联网圈子里投出过一两个好公司的,那两个公司现在都是业界巨头,他也因此在整个互联网创业圈都广有人脉。互联网是典型的生态创业圈,很多创业公司都是从大厂飞出来的,借人借势借钱,融资的时候,也喜欢带熟悉的人玩。
梁总的这些人脉,至少能保证他在互联网创业圈不下牌桌,所以,这些年他肉没吃到,汤还是喝了几口的。
“真要换个人,没准儿牌桌都上不了。总部那些白人又鞭长莫及。”
夏令听了皱皱眉:“这不就是我们小学老师说的,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么?”
“你说的对,小学女生。可这功劳簿,也是人家自己挣下的。”
“那这种白拿不干吃老本的好日子,啥时候能到头?”
“快了。”
“你又知道?邵总能掐会算呀?”
“你自己仔细想想,你也知道。你觉得那几家平台型互联网巨头,用户还能涨么?”
“怎么还有随堂抽考。”夏令弹了一下面前的空酒杯,“我可是喝了,答错不能扣分。都快触顶了呗,毕竟中国移动互联网一共就八亿用户,还能涨到哪儿去。哦!我懂了,你是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都要到头了,他手里的那些人脉,也快挖尽了。”
“聪明。搞创投就是投增长、投创新、投未来的方向。互联网这个方向整体的天花板已经近在眼前了,未来的创新方向会更硬,偏技术突破,需要的投资人素质和之前又不同了。”
夏令听得眼睛闪闪发亮:“怎么个不同法?需要什么素质?”
邵平觉得她的刨根问底很是可爱:“投出好公司的就是好投资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模式通常都是烧出来的,烧钱买用户,堆交易量,所以公司对资本最饥渴,这给了一些资金雄厚的投资人机会。但硬科技时代,创业公司最迫切的都是卡脖子的技术关,对人才和技术积累最饥渴,将来能跑出来的投资人很可能都来自产业基金,有行业背景,有技术积累。所以,你们梁总的这个位置,他做不长,他的继任者也不好做。”
夏令被他的一顿输出弄得有点呆:“所以你的意思是,将来不懂点儿技术,还搞不好投资了。”
“也不是这么绝对,就是没那么容易了。”
夏令皱皱鼻子:“邵总,你说我现在再回学校读个计算机学位,是不是迟了。”
“这么有事业心?”
“当然。不能辜负国家对我的教育,父母对我的培养。”她一边说,一边在心里琢磨,再去读个学位肯定是来不及了,但她要多向邱湛学习,不能成为专家,至少得成为专家的朋友。她看着邵平映在杯子上的侧影,心里有一丝豪情涌出来,每次和他聊工作,都让她心胸为之一阔,成为合格的投资人这个名头太大,似乎不是她一个刚入行的菜鸡能想的,但至少她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对行业对公司有看法的分析师吧。
小甜酒里混了椰汁,入口柔和甜美,其实度数并不低,邵平看着她双颊鼓鼓,像染了晚霞,对着酒杯情绪高昂地小声自言自语,觉得又可爱又可笑,冷不防对上她的盈盈大眼。
“邵总。”她叫出来才觉得自己的声音有点儿大,又压低声音,“邵总!我将来要是爱上你,那肯定是因为你的专业水平,不是因为你长得帅。我这人,不太好色。”